參訓回應主呼召,服事轉向祂道路-欣賞詩歌「揀選」
- 詳細內容
- 發佈:2016-03-17, 週四 15:48

參訓回應主呼召,服事轉向祂道路
頭一次聽到這首詩歌是我大四即將畢業的時候。那時照顧我們的聖徒和學弟妹們幫我們畢業聖徒辦了一場畢業生歡送聚會。在會中就唱起了這首詩歌,不知為什麼,唱著唱著我就流下淚來。
參訓回應主呼召,服事轉向祂道路
頭一次聽到這首詩歌是我大四即將畢業的時候。那時照顧我們的聖徒和學弟妹們幫我們畢業聖徒辦了一場畢業生歡送聚會。在會中就唱起了這首詩歌,不知為什麼,唱著唱著我就流下淚來。
上一週我們已珍賞了基督從永遠到永遠是中心和普及,祂是神格中的基督、神計畫中的基督、以及在神創造中的基督,這一週我們要繼續來珍賞基督其他方面的啟示。
這一首詩歌是主僕李常受弟兄所創作的詩歌。李弟兄於1964年3月27至29日,在美國洛杉磯有幾次的交通就講到一個主題:「基督的中心與普及」。
在基督徒遭遇外有逼迫困境,內有異端背謬的第三世紀,這首將人帶到與基督有深刻、親密聯合的詩歌被寫出,且被傳唱。十七世紀的詩人安格魯斯(Johann Angelus Silesius,1624~1677)曾說:「基督即使生在伯利恆一千次,如果祂沒有生在你裏面,你的靈魂仍是孤寂絕望的。」
當我們得知這首詩的作者經歷過何等為難環境,卻向神發出如此堅定的信心時,我們便更能摸著這首詩歌的靈,且更為其所感。
這首詩歌出自教會歷史中有名的盲眼女詩人芬尼‧克羅斯比(Fanny Crosby, 1820~1915),在她80歲時寫下的。此歌可說是見證她一生歷程的詩歌。
本詩是根據列王紀上十七章的故事寫的,神打發申言者以利亞,去靠溪水和烏鴉叼來的食物養生;溪水乾了,神就打發以利亞往一個寡婦那裏去得供養。
這首詩歌的作者是歐特曼(Johnson Oatman, Jr. 1856-1922),出生於新澤西州。從小因著父親時常會在教會獻詩,所以對於聖詩就很熟悉。歐特曼在1892年時開始寫福音詩歌,前後一共寫了五千多首詩歌。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福音詩歌寫作中,他有很重要的地位。並在1910~1920年之間,也成為了最有名的詩歌作者,其中這首詩歌是露營佈道會最愛唱的詩歌。
「何等喜樂,何等喜樂,我們能夠一無所有,一無所是,一無所見,惟見榮耀裡的基督;何等喜樂,何等喜樂,我們能彀一無所有,一無所是,一無所顧,惟顧祂在地權益。」
「當頭一次遇見了你,我的心充滿歡喜。阿利路亞,喜樂滿溢,主耶穌充滿在我裏。頭一次的愛,最甘甜的愛,耶穌,耶穌,我的愛。超過一切真實的愛,竟然臨及我;甘甜的愛,最真實的愛,耶穌,耶穌,我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