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轉向主,除去帕子,彰顯基督形像
 神的像是指基督作我們外面的彰顯,而寶貝是指基督作我們裏面的內容。這裏的像,不是指物質的形狀,乃是指神的所是在祂一切屬性和美德上的彰顯。外在一面,我們「應該有」基督作神的像;內在一面,我們「應該有」基督作寶貝,而我們在經歷一面卻常常「沒有」。

2025banner600x400

 因為撒但統治著今天的世界,弄瞎人的思想和心思,獵取人的敬拜。今天世上的人,不論是未開化的或是有高尚文化的,都被這世代的神弄瞎了。我們需要禱告:「主,我信靠你擊敗這世代的神;除你之外,我不敬拜任何人或任何事物。」只要我們放下自己的觀念,並將我們的心轉向主,帕子就除去了,這世代的神在我們裏面就沒有地位。我們需要心思的領悟,也需要一個領受的心。我們的心必須純一、清潔、正確,並且受過調整和規正。
 我們可以用照相機來說明這事。照相機的目的是在拍攝景物。人或物原先是在照相機外面,但經過照相,那人或物就在照相機裏面。照相機拍照需要三件主要的東西,就是外面的鏡頭、裏面的膠捲、以及光的照耀。按照哥林多後書四章來看,我們的悟性、心思就是鏡頭,而我們的心是裏面的膠捲。
 曾有一位弟兄出外旅行,隨身帶了一臺很好的照相機。但回家後要將照片送洗時,發現膠捲是空白的。後來才知道是急忙拍照時,忘記取下鏡頭蓋。照相機被蓋子「弄瞎」了。同樣的,有人也許聽了一篇美妙的福音信息,每個人都期待他會得救。但是神的仇敵撒但可能弄瞎了他的心思,就是他領悟的器官。不論信息多好,也不論他聽到多少,如果他的悟性被弄瞎並遮蔽,就什麼都接受不進來。鏡頭蓋取下之後,還必須將膠捲調整得正確。膠捲若放置不對,即使鏡頭對了,照相機還是不能正確運作。我們的心必須調整得正確,安放得正直。我們需要正確的「鏡頭」,也需要正確的「膠捲」。因此我們需要心思領悟,也需要一個領受的心;我們的心必須純一、清潔、正確及受過調整和規正。

到主面前,得主面光,基督成我寶貝
 「因為那說光要從黑暗裏照出來的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裏,為著光照人,使人認識那顯在耶穌基督面上之神的榮耀。但我們有這寶貝在瓦器裏。」(林後四6~7上)這寶貝乃是耶穌基督的面。這是本篇信息負擔的關鍵點。
 哥林多後書四章六節的「面」與二章十節的「面」在希臘原文同字,指眼睛周圍的部分,其神色乃是內在思想和感覺的標示,將全人表明並陳明出來思想和感覺的標示,是由眼睛周圍部分的神色,所表明並陳明的,眼睛乃是心的窗戶。
 我們若沒有基督之面的標示,祂就無法實際的成為我們的寶貝。有些聖徒從前曾經看見這寶貝,現在卻不再看見了;我們可以看出他們不再新鮮,失去了與主之間的親密。所以我們必須花時間在主面前,與祂有交通,在祂面前安靜。如果我們沒有耶穌之面的標示,我們永不會覺得有寶貝在我們裏面,直到我們看到耶穌的面。我們就覺得祂在我們裏面是何等的寶貝。
 我們需要經歷並享受基督在裏面作寶貝,在外面作形像。我們需要個人、直接的與基督有接觸,把裏面的人向祂敞開,尋求祂的面。我們看見祂的面,就是得著祂作我們裏面的寶貝;藉此,祂就成了我們裏面神的像,為著祂的彰顯。(羅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