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以色列離棄耶和華,神就藉著巴比倫施行祂的審判。因此,耶路撒冷被毀滅,聖殿被燒燬,君王被放逐,整個國家遭蹂躪。耶利米在耶路撒冷的小山上行走,看見毀滅、蹂躪、玷污、擄掠和頹敗。這一切清楚的留在憂傷且滿了同情之耶利米的記憶裏。

他越看見毀滅的情形,就越流淚,越哀哭。於是,耶利米寫了五首哀歌,記下他那細緻的感覺,表達了他對神的聖城和聖民的憂傷、痛苦和同情。

 在心裏柔細這點上,耶利米與神完全是一。因著耶利米時常哀哭,甚至慟哭,所以被稱為「哀哭的申言者」。耶利米在他的哀哭上代表神;因此,神能使用他這樣的申言者,在地上彰顯祂,為祂說話,並代表祂。

 

 耶利米在哀歌三章廿二至廿五節,說到神的慈愛和祂的憐恤。憐恤是柔細、內裏的感覺;憐憫是這感覺外在的彰顯。耶和華的憐恤像甘露一樣,每早晨都是新的。耶利米說到神的慈愛和憐恤以後,立刻說出一句他個人經歷的話:「耶和華是我的分…,我要仰望祂。」耶利米似乎在說:「雖然以色列人已被放逐,但我仍仰望耶和華。我仰望那向著我們的慈愛和憐恤不至斷絕的一位;祂是我的分。祂不僅恩待我,也恩待凡等候祂的人。」願我們也像耶利米一樣,在各樣環境中,柔細的經歷神,與神是一。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細微的經歷基督,並實際的憑祂而活,以活出基督那甜美、柔細的人性美德。

 哥林多前書十三章四至七節對愛[的]描述…實際上給我們看見一個柔細的人性。四節說:「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在我們軟弱的人性裏,我們的忍耐是很有限的,但愛是恆久忍耐。我們很容易嫉妒並貪心,但愛是不嫉妒。不僅如此,愛是不作不合宜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因不義而歡樂。反之,愛卻與真理同歡樂,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這裏描述了一個柔細的人性和高超的人格。

 我們所需要的不是改良,乃是一種讓基督能直接活出來的生活。神沒有把聖別、得勝、或屬靈賜給我們。祂乃是把基督這位活的、包羅萬有的人位賜給我們。神所要的是這個人位,不是任何美德或屬性。而我們需要的是在禱告中接觸這活的人位,然後留在禱告的氣氛裏。我們若這樣作,就自然而然的活基督。不僅如此,我們會從我們的文化中得釋放,不再去調整自己、改正自己。每一件基督之外的東西都將消逝。基督是我們的一切所需:生命、亮光、恩典、安慰、健康、力量、謙卑、忍耐、恩慈、溫柔。當我們有了祂,我們就有了一切神聖的屬性與人性的美德。(李恒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