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法榜樣乳養顧惜,撫育聖徒成長學習
「弟兄們:我們如同喪失親人一般,暫時與你們分離,是面目的,不是心裏的,我們越發急切,極其巴望要見你們的面。」(帖前十七8)
讀完此節,我不禁要問:為何使徒與帖城信徒只是暫時分離,就如同喪失親人般,似乎遭受極大的損傷?原來使徒自喻對待帖城的初信者如同乳母,嚴父,是既寶貴又親愛的親人,因此他 被迫離開帖城的強行分離之苦,有如父母喪失子女,但他對初信者的切慕之情,却使他感受到外在環境迫使他們形成的分離,只是面目的分離,其實使徒的心仍與他們同在.
這種切慕之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二章就已現出端倪。如七節:「如同乳母顧惜目己的孩子」,八節:「我們這樣切慕你們,不但樂意將神的福音分給你們,連自己的性命也願意分給你們…」總之,在顧惜信徒如同親生子女上,保羅將自己視為乳養的母親,而在勸勉信徒上,他又看自己是父親(二11)。李常受弟兄更指出這種切慕顧惜之情,應是傳福音時,將所傳救恩注入別人心裏的必要條件,這種提醒的確令人深思。
與哥林多信徒對照(林後七2~16),保羅曾提及對信徒應有一種親密的關切,亦即一種既深切又柔細,極富情感的關切,甚至是同死同活的。李常受弟兄曾說:「保羅這些話似乎不是尋常人所說的話,而是從神心裏出來的,正因如此,才使哥林多人能照著神憂愁以致悔改。」的確,保羅所說的話總是觸動人心。而我們必須有夠多的經歷,才能領會這些話語的啓示,並讓保羅的言行成為我們供應生命的好榜樣。
保羅強調他們與帖城信徒的分離只是面目的(外在的)而非心裏的,在心裏,他們仍與信徒們同在。因此他必須給他們神聖的驅蟲劑,警告他们不要相信猶太人,要拒絕熱中猶太教的人,這是為了保護他們不受消極事物影響。
「所以我們有意到你們那裏,我保羅確曾一次兩次要去,只是撒但攔阻我們。」(帖前二18)
此節中保羅明確指出撒但是攔阻福音的罪魁禍首,而「我保羅確曾…要去」則強調其重返帖城的迫切願望。(見帖前二15:「這些猶太人殺了主耶穌和申言者,又驅逐了我們,他們不得神的喜悅,且與衆人敵對。」二16:「攔阻我們向外邦人講道,使他們得救,以致常常充滿自己的罪。」)
以上兩節正說明撒但乃是引誘信徒放棄信仰,重新陷入罪中的邪惡力量(帖前三5,林前七5,林後十二7)
因為使徒唯恐試誘者奪取初信者的信心,而使他們之前的勞苦歸於徒然,所以使徒必須如同父母照顧孩子般,給予神聖的驅蟲劑以保護他們不受病毒侵襲。
保羅在初信者身上的工作,並非教導他們,而是乳養,顧惜,撫育他們,使他們生命得以長大,行事為人配得過神,可以進入神的國,並有分於神的榮耀。這就是基督徒生活的目標。
雖然撒但無處不在,無孔不入,但我們並非與血氣爭戰,而是與躲在人們背後興風作浪的惡魔爭戰,因此我們基督徒不要把人當作真正仇敵,特別是那些與我們意見不合的基督徒,「不要以他為仇敵,乃要勸誡如弟兄」(帖後三14~15)因為「我們並非與血肉之人摔跤,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黑暗世界的,及諸天界那邪惡的屬靈勢力摔跤。」(弗六12)
傳福音是因為愛,基督徒若愛神,自然也愛人,想把福音傳給人,且是無條件的,如母親愛孩子,父親勸勉孩子,難怪保羅說自己為人溫和,顧惜己出,的確值得我們效法。
因著神的恩典,使個人有分於在中壯追求中撫育一位全盲却愛主的信徒,兩年多來眼見她忘記背後,惟願與衆肢体一同在神所賜的美地中竭力耕耘,不僅勇敢地排除困難,参加期末考試,僅憑著個人為她唸出考題,立即比出數字作答,並大方地上台申言分享,展覽基督,更嘗試投稿,屢屢叫人看見神的奇異恩典臨及其身。如今由她不時發出的爽朗笑聲,可見她已走出黑暗的陰影,迎向一個充滿光明的人生。而在這段顧惜撫育的過程中,個人也因此激發自己憑著基督復活大能而經歷基督作葡萄樹並壓榨出酒的生命,不僅充分領會基督的甘甜與滿足,亦彰顯石榴生命的豐盛與榮美。此時此刻不禁感謝衆肢体的扶持、鼓勵,使她的經歷成為衆人的榮耀和喜樂。盼望因著姊妹在中壯班中生命成長的故事,能激勵更多聖徒進入這塊美地,一同建造基督的身體。感謝讚美主!(中山大區 雷日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