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聖徒得救見證(五)
- 詳細內容
- 發佈:2021-02-08, 週一 11:25

弟兄和睦同住,何等美善!
過去的我並不是基督徒,而是隨著家裏的人信仰傳統宗教。對於神認識止於家人祭祀,我就跟隨。直到大學二年級的上學期巧遇了一位弟兄,在他多次的邀約之下,我答應他一同參加校園聚會、早晨約讀小卡。
弟兄和睦同住,何等美善!
過去的我並不是基督徒,而是隨著家裏的人信仰傳統宗教。對於神認識止於家人祭祀,我就跟隨。直到大學二年級的上學期巧遇了一位弟兄,在他多次的邀約之下,我答應他一同參加校園聚會、早晨約讀小卡。
呼求主,祂必回應!
馬太福音一章廿三節說:「看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祂的名為以馬內利。」一開始讀的時候,我還不知道以馬內利是什麼意思。但在一次晚禱中,姊妹陪我認識,以馬內利繙出來的意思是:「神與我們同在」。
來到召會,感覺回到家
我從小就去過臺北市召會參加活動。那時候只覺得活動很好玩,並不了解這位主耶穌。感謝主,藉著來到高雄念書,爸爸的基督徒朋友邀約我們來到召會,並且和當地聖徒一同吃飯、認識。在那之後,他們便熱情的邀約我,參加福音節期。
禧年應心合神意,生活有主作實際
什麼是禧年?禧年乃是萬事應心,一切如意,那個應心不應在萬事上,而是應在神身上。我們若沒有神,事事不應心。我們若有了神,事事就應心。應不應心不在環境,乃在有沒有神。沒有神,就是一切都順利了,也不應心。一旦有了神,萬事就非常應心;即使有些事不順利,卻仍是應心的。
回到神家成為親人
我從馬來西亞到臺灣讀大學。到臺灣兩個星期後,在學校遇見基督徒向我傳福音。他們說:教會有晚餐可以享用。我一開始有點抗拒,但不敵盛情難卻的我,還是決定答應他們的邀約。果不其然,在我們約定的晚餐時間前,他們就打電話給我。當我一進去教會,我竟然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找到神家可歸,沒有失望後悔
我第一次聽到福音,是在2019年七月,我在臺中飲料店外碰到傳福音的姊妹。因為我將遠赴基隆念書,所以即便留下了我的聯絡資料,我一點都不覺得他們找得到我。
倒香膏溢香氣,立性格備真理,主成全合用器
我畢業於高雄師範大學化學系,今天要分享蒙召參訓的見證:我生長於傳統信仰的家庭,大一得救並開始過召會生活,大三時參加返鄉蒙恩見證聚會。我看見有一班弟兄姊妹答應了主的呼召,奉獻自己一到兩年的時間參加訓練,他們的見證就像馬利亞所傾倒的香膏,使整個聚會滿了香氣,也深深吸引了我,使我開始羨慕參加訓練。
心柔細享豐富,富憐憫同活主,主連結走義路
感謝主的帶領,使我在高雄兩年的研究所生活仍然住在弟兄之家,和一班愛主的聖徒過著簡單追求主的生活。兩年之中,因課業繁忙之故,無法參與許多的服事,心中總覺有那麼點遺憾。但在一次聚會的見證中,聽見了遠在不能傳福音的以色列,卻有那麼一位弟兄,藉著過活基督的生活讓世人看見基督。我知道這是主要我學習的,學習放下心中許多的自以為是,操練過簡單活基督的生活。
建構三股聯結網,穩實校園照顧樣
2020年教職員及照顧家相調交通於10月17日在新盛街會所舉行。聚會負擔乃是盼望能藉著教職員在校園中的服事,及社區聖徒對大學生的照顧,加上學生中幹在校園中作先鋒,搭建三股聯結架構,使校園的服事能更扎實穩固。此次前來的聖徒,響應這樣的負擔,共有81位。
配搭傳講有信心,扶持供應牧養人
感謝主,雖然這兩週每次回到宿舍都覺得很累,會想,為何要把自己搞得那麼累,上課的講義也還沒完全複習;但是每次去,我都非常喜樂,很享受與弟兄姊妹的交通。在見證中,看到神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不同的作成,所以我不需要心急,也不需要為我的同學擔憂,因為這些都有神的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