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願我愛你更深!愛你更深!
哦主,聽此求懇,成全此心。
我心真是切慕:愛你更深,
我主,愛你更深,愛你更深!
More love to thee, O Christ,
More love to thee!
Hear thou the prayer I make
On bended knee;
This is my earnest plea,
More love, O Christ, to thee,
More love to thee,
More love to thee.

 英文詩歌368首「More Love to Thee, O Christ」(願我愛你更深)以自由詩的格式寫作,整首詩歌共四節,每節的後四行,押i韻;可看出其韻式(rhyming scheme)深受撒拉(Sara)的詩歌「與你更親,我神」(Nearer, my God, to Thee, nearer to Thee)(詩歌453首)影響。事實上,「願我愛你更深」的靈感,正是從詩歌「與你更親,我神」而來,有人說若沒有「與你更親,我神」,也許就不會有「願我愛你更深」的出現了。下面簡介詩歌作者的生平經歷及其創作背景。

 「願我愛你更深」這首感人肺腑的詩歌,是作詞者伊麗莎白女士(Elizabeth Payson Prentiss, Portland, Maine)一生的寫照。伊麗莎白出生在一個敬虔的牧師家庭中,因她在嚴謹的教育環境下成長而有良好的文學素養;才十六歲,就是當時頗富盛名的作家,她經常發表於當時美國最著名的雜誌《青年之友》(The Youth's Companion),作品深受社會大眾的喜愛。伊麗莎白最著名的作品是她在經歷人生深刻苦難之後,所創作的靈修小說《Stepping Heavenward》(1869),以及詩歌〈願我愛你更深〉(More Love to Thee, O Christ)(1856)。

 人們形容伊麗莎白女士是兩眼晶瑩,有著熱忱和幽默,愉快的小婦人。她的丈夫喬治也是牧師。眾人認為伊麗莎白的家庭生活十分幸福、令人稱羨。然而事實上,伊麗莎白的生活十分熬煉,她從小身體孱弱、病痛纏身,生活中也有許多磨難,1852年是她一生中最黑暗的時期。她原本育有二子,加上腹中的胎兒,然而在當時瘟疫的肆虐之下,她喪失了第二個孩子,又因為悲傷過度,傷及腹中孩子,導致新生兒甫出生,遂即殞沒。在短短三個月中,失去兩子,使她幾乎崩潰。她病弱的身軀,搖搖欲墜,因為無法承受沉重的噩耗,恨不得隨之而去。

 1856年,又捎來另外一個試煉,她的女兒米妮遭遇幾乎致命的疾病。伊麗莎白對她的丈夫喬治說:「漫漫黑夜,家已破碎,除了消極的虛耗年日,我們還能作什麼?還能有什麼盼望?」

 喬治心中雖然滿了不捨和憂傷,卻仍是堅定地安慰她:「正是這樣的時刻,更顯得神愛我們至深;正如我們愛我們的孩子,當他們在患難、痛苦之中,我們豈不是愛他們更深嗎?」

 伊麗莎白女經過幾分鐘的沈寂,終於抬起頭向她丈夫說:「你上週講道時,說得沒錯,愛主能使我們心靈的創傷得著醫治;親愛的,的確如此。愛主能使我們心靈的創傷得著醫治;我們若減少愛祂的心,就更難在傷働中站立得住了。」

 當她的丈夫離開後,伊麗莎白便翻開聖經,或是默讀或是朗誦;旋即又把聖詩拿出來,當她看到當時同樣有著痛苦處境的撒拉(Sara),創作的「與你更親,我神」這首詩時,她深受感動,明白自己不應該注視環境,而是需要仰望神,更多親近祂,便寫了讚美詩「願我愛你更深」。伊麗莎白曾說:「沒有荒野如此沉悶,但祂的愛可以照亮它,沒有荒涼如此荒涼,但祂可以使它變甜。我相信最純潔的幸福只有那些在病房裏、在貧困中、在焦慮、困難和空曠的墳墓中認識到基督的人才知道。」

 就如同撒拉(Sara)「與你更親,我神」的詩歌安慰、醫治了伊麗莎白破碎的心靈,伊麗莎白對自己也有這樣的期許:「我的生活經驗使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我希望用它來加強、安慰其他靈魂。」這首詩歌體現了她的心願,藉著「願我愛你更深」安慰無數在試煉中的靈魂。

 「願我愛你更深」寫出了作者如何經歷基督的死,而後散發出基督復活的馨香。死的權勢並沒有將一位愛神的人打倒,反而使這位愛神的人進入與主更深的連結,對主興發更深的愛。當我們在生活中遭遇剝奪、苦難時,如果我們的心是正確的、向神敞開的;這些十字架的經歷會把我們引到復活,使我們的心更加純潔、愛祂更深,更多被祂佔有,使我們至終能成熟。林後四章十八節:「我們原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才是永遠的。」「願我愛你更深」這首歌,提醒我們週遭的事物會過去,惟一有價值的乃是得著神自己,神自己要成為我們的賞賜,使我們愛祂更深。(林郁菁)

參考網址:https://goo.gl/DGfcof
     https://goo.gl/w4r7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