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一日之計在於晨。」(出自,南朝梁《纂要》)清晨是一天好的開始之關鍵時刻。在這首詩歌裏,生動、細膩地描寫在早晨與神親密來往的甜美經歷。

 大衛是神所揀選合祂心意的以色列國君王,舊約詩篇大多是由他所寫。在詩篇一百一十九篇一百四十七節他說,「我趁天未亮呼求;我仰望了你的言語。」甚至提到,「趁夜更未換,將眼睜開,為要默想你的話語。」在早晨,詩人藉著神的話語來到主前。詩歌各節依序說出,如何從神蒙光照、得飽足、享暢快、得滋潤、受指引、解困惑。此一再表明:接觸主極佳的時間,莫過於早晨。

 


 第一節詩詞點出,詩人在「夜影尚存,晨光未現」之時與神交流。他在早晨,甚至可能是在破曉,便藉著神的話語來到主面前。他說他「重新來到恩主面前;」如同神的子民出了埃及,在曠野路上,每早晨領受「嗎哪」作為他們的食物。耶和華吩咐他們,要按著各人的食量收取(出十六)。每天他們都按個人的量收取嗎哪。每個早晨,嗎哪對他們是「重新」的食物。照樣,新約信徒來到神前,也當是「重新的」。對於詩人,這位主「在裏面放明、照耀」,使他「得看見祂的榮顏」。詩人經歷「照明」與「容顏」,正好說出舊約祭司在聖所裏對金燈臺與陳設麵餅的經歷。吃陳設餅的經歷與吃嗎哪的經歷不同。陳設餅在聖所裏,而嗎哪是在帳幕院子的外面收取的。嗎哪豫表基督作為每天生命的供應,而桌子表徵基督作為我們每週的供應。照利未記廿四章五至九節來看,每週要把新鮮的餅擺在桌子上。嗎哪每天的供應使我們能夠活著;桌子每週的供應不但使我們能夠活著,並且能夠事奉主。基督不但是一般給神百姓的嗎哪;祂也是專一給神祭司的桌子(《出埃及記生命讀經》第九十篇)。不論是嗎哪,或是陳設餅所表徵的基督豐富,表明主的豐富都是「當天的」!感謝神,願祂「向我發言、給我看見:祂的豐富是為今天」;帶領我們早晨能夠「甜美、歡樂,將祂享受,所有飢餓全變飽滿。」

 人不僅會飢餓,也會乾渴,基督徒屬靈的情形亦然。我們多少都體會過,神的言語與使我們飽足。可否體會神的話語滋潤了我們呢?在第二節說,「主靈藉話與我交談,直到我心發出頌讚,生命活泉,帶著恩力,在我裏面湧流潺潺。」這令我想到約翰福音四章中撒瑪利亞婦人的故事。在遇見主之前,她認真禮拜,並跟隨祖宗的傳統敬拜神。然而,她卻有過五個丈夫,當時有的,並不是她的丈夫。可見照著傳統的敬拜,並不能解決她深處乾渴的問題,所以,她一再更換「丈夫,」當今有的還不是她的。感謝主!有一天接近中午,耶穌似乎是刻意來看望她,在井旁遇見她,然後與她談話。設身處地來想,這位婦人在山上敬拜的時候,她的心因為她不合倫常的情形,很難發出讚美。當我們內心感覺枯乾,我們要如何從心發出頌讚呢?耶穌在那井旁供應這位婦人,不是與她談論對錯的問題,而是把她魂轉到靈。當她從主得了生命活泉,帶著恩力滋潤了她枯竭的心。結果她連打水的水罐子都忘了,便飛也似的奔回城裏,對眾人述說,眾人就出城往耶穌那裏去。而她不過是說:「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這豈不就是基督麼?」謝謝主給我們從這個事例中看見,得滋潤充盈的結果就是湧流;不僅自己解渴,也使別人暢飲活水。「向我發言、給我看見:祂的豐富是為今天;清爽、暢快,將祂歡飲,所有乾渴全都消減。」那一天,撒瑪利亞婦人回到城裏的光景,正說明她能見證這話。

 第三節,「當我歡留於祂面光,祂以溫情對付、指點;用祂神聖、寶貴成分,浸透全人、供應無限。」我們會來到神面前,絕大部份是因為有一個需求,或者說,我們想從神得到指引。例如,面臨升學的學生詢問主哪個志願最好;青年人踏入社會詢問職業、婚姻對象、買房置產地點;父母為孩子的前途詢問主的引導等。而詩人說,他喜歡留在神的面光中,也就是神的同在裏。神溫情地對付他,可能神對他有些指責、改正、調整,而神的態度,或者給他的感覺是,神溫情的做這事。神也在祂的面光中,對親近祂的詩人,有所指點、引導、幫助。許多尋求主的信徒能作見證,有時我們詢問主時,祂不一定直接明白地給我們答案。有一位董弟兄分享他當兵的兩年中,詢問主關於前途的經歷。他說,每次輪到他站夜哨時,他都會詢問主,退伍後他要做什麼。然而,主一直沒有給他答案。終於到了退伍前夕,他最後一次輪到站夜哨,在黑夜裏,他亦如往常地問主,「主阿,我接下來要怎麼走?為何詢問你這麼多次,你都不回答我呢?」這時,主向他說,「這麼多次你求問我關於前面的道路,我雖然沒有回答你,但每一次你和我交通,我就將自己更多分賜到你裏面。」感謝主,祂雖然不一定直接告訴我們向左或向右,但祂必定將神聖、寶貴的成分供應給尋求祂的人。「向我發言、給我看見:祂的豐富是為今天;多方、豐滿將祂享受,所有問題全都逃竄!」如同出《埃及記結晶讀經(四)》的標語所說:我們的問題在於我們缺少神,我們的需要乃是更多得著祂。(黃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