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你這神的隱藏的愛!長闊高深無人知悉,遠遠我見你的光彩,我就歎息望得安息,我心痛苦,不能安息,除非我心安息於你。」
基督是神隱藏的愛,長闊高深無人知悉。當詩人開始經歷主、追求主,他看見了祂的光彩,但僅是從遠處望見,尚未得著;因此詩人嘆息——望得安息。我們的心要有真實的安息,必須到主這裏來。馬太福音十一章廿八節:「凡勞苦擔重擔的,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必使你們得安息。」這樣的安息不僅是指從律法與宗教,或工作與責任的勞苦並重擔中得著釋放,而也是指完全的平安和完滿的滿足。
第二節:「你的聲音,仍然隱招我來負你甜美的軛;我雖幾乎前來應召,但是懼怕前途阻隔;我志雖定,我情卻離,我欲向你,反而背你。」
第三節:「全是恩典!使你吸引我心向你追求安息;我雖追求,不能親近,流蕩的我無所憑倚;哦,要何時不再流蕩,所有腳蹤向你而往?」
接著我們經歷神更進一步的呼召,隱招我們來負祂甜美的軛。負主的軛就是接受父的旨意。這不是受律法或宗教義務的規律或支配,也不是受任何工作的奴役,乃是受父旨意的約束。主說,「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十一30)祂鼓勵我們來負軛,且跟祂學,我們魂裏就必得安息。然而今生的思慮、前途的擔憂成了我們答應呼召的阻隔。一面要神,一面放不下前途;雖然追求祂,卻因不能出代價而無法與祂更親近。
在追隨的過程中,這位滿了恩典的神,吸引我們的心不斷追求祂這真安息。每一次經歷中的拉扯、我們流蕩、祂慈愛憐憫的尋回,漸漸的定準我們的腳蹤,更多藉恩向祂而往。
第四節:「日下有無甚麼東西,與你相爭來分我心?呀,我求你把它割棄,讓你作王無人與競;我心纔會不再拘泥,當它藉你得了安息。」
第五節:「哦,我求你埋藏這己,使主(非我)從我而活!惡欲邪情釘死絕跡,不私留一寶貝罪惡;除你之外,在凡事上,使我無求,使我無望!」
第六節:「哦主,給我無上之助,救我脫離無用之慮;趕出己意離我心府,離我全人隱密之域;使我作個順命的人,不斷稱頌,時常感恩。」
四至五節說出無法安息的原因。詩人看見日光之下有許多事物來分他的心,與主相爭寶座;除了世界與許多美好的事物,詩人進一步在光中看見,最阻撓我們生命長大的乃是己,便在禱告中求神割棄。十字架是最好的剃刀。利未記十四章八節上:「…剃去所有的毛髮,用水洗澡,就潔淨了。」藉著經歷十字架的工作,除去我們身上的「毛髮」——難處,不是一次永遠的,乃是一生之久的剃除,趕出惡欲己意,讓主頂替,能夠像保羅所說「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加二20中)化嘆息變作稱頌,憂愁變成感恩。
第七節:「求你使我時刻離地,謙卑等候聽你吩咐;求你對我時常題起:『我是你愛、你命、你主;』來聽你聲,來覺你力,來嘗你愛,是我所期。」
最終詩人經歷神到一個地步,屬地纏累不能再綑綁他,而在神面前有真正的釋放和自由。這時我們能清楚地、常時地聽見主的說話。祂不是要求,乃是甜美的輕訴:「我是你愛、你命、你主。」在與主愛的交通中滿了安息,隨祂往前。願我們能夠不斷的受主吸引,割棄霸佔我們心的事物,讓祂佔有,好叫我們能負主的軛,與祂同心同情、同命同工,經歷神作真正的安息!(黃婕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