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作者芬妮克羅斯比是召會歷史上聞名全球的盲眼詩人。她在出母胎後六星期,由於一個庸醫的不適當治療,使她畢生失明。這首詩歌的背景是改教運動之後,聖徒們開始創作很多詩歌,有作詩的人和作曲的人,作詩的人先寫了詩來讚美神,作曲的人再譜上詩歌的譜。

 因作詩作曲的人都是聖潔的聖徒,他們對神都是帶著讚美和敬畏的,所以這樣譜成出來的曲調就稱作聖詩曲調。這些聖詩曲調很特別,唱起來會覺得很優美,但卻不會有肉體上和魂裏的挑動,有些歌聽起來很好聽,但唱了之後歌詞卻不知道在說甚麼了,有些會讓人哭。但是聖詩曲調不一樣,當時都是由聖別愛主的弟兄姊妹為了詩歌所寫的曲調,所以在創作時本身就帶著一種聖別的感覺,詩人也會注意不要把世界和肉體的東西放進來。

  這首詩歌一開頭是引用傳道書十二章六節:「不要等到銀鍊折斷,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破碎,水輪在井口破爛。」這些都是比喻的講法。銀鍊就是人的脊椎骨,他在描寫人朽壞的時候:銀鍊折斷就說出人朽壞的時候;金罐指頭顱;瓶子指我們的胸肺;水輪紙我們的心臟。所以這裏傳道書乃是說,人的身體終有一日都會朽壞的意思。所以詩人就從這裏開始寫了第一節:「有日銀鍊將要折斷,我就不再如此歌唱;但我醒來何等喜歡,竟然得以面見我王。」這一句話,在芬妮克羅斯比寫的時候,她寫起來特別有味道,她是一個愛唱歌的孩子,在她八歲時就寫出了第一首詩歌,但她說有日銀鍊就會折斷,那時候,我就不再如此歌唱了。唱歌,可以說是她最大的享受了,但她知道,有一天她沒有辦法唱歌,她說:「但我醒來何等喜歡,因為得以面見我王。」對於面見這兩個字,她是從來沒看過東西的人,她哪知道面見是什麼呢?對一個從來沒看過東西的人,她怎麼去想像看到一個東西是什麼樣子的?但她巴望有一天能夠面見我王。所以她後面說:「我要看見祂面對面,我要述說祂的恩典。」芬妮姊妹一生看不到東西,但是在信心裏面她享受主,並一直渴望見到她主的面。在英文最後一句的歌詞寫著:「That when my Savior I will greet, My faith will then be changed to sight.」這句實在寫得太好,呼應詩歌的第一句話,那日當我醒過來的時候,我第一個要看見的,我等候看見的是我主的容顏,所以到那時她的信就要成為眼見了。(陳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