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至11月26日 恢復本聖經讀經進度:羅十六6~林前一31

問題一:
在哥林多前書一章一至九節是保羅開頭引言的話,九節保羅說到:「進入了祂兒子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交通。」請問:
①「交通」一辭意義為何?
②缺少了交通會使哥林多召會產生什麼的難處?(參林前一2,13)

參考:
①林前一9註3,《哥林多前書生命讀經》第三章—
進入了祂兒子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交通,意即有分於那與神兒子耶穌基督聯合,並共同享受祂的交通。
 交通不單指你和別人之間的來往,也指有分於那個人;不僅如此,交通更是指我們與基督已經成為一,也就是說我們享受基督和祂的一切所是,祂也享受我們和我們的所是。結果,不僅有互相的來往,並且在每一方面都是彼此互相的。基督的一切所是都成了我們的,我們的一切所是也都成為祂的。我們都已經蒙神呼召,進入我們和神兒子之間這樣彼此互相的關係裏。

②林前一2註9,9註3,《哥林多前書生命讀經》第三章—
 基督這包羅萬有者,屬於所有的信徒,祂是所分給我們的分,是神賜給我們的(西一12)。使徒在本節末了加上這特別的辭句,為要強調一個重要的事實,就是無論在什麼地方,或什麼情況,基督乃是所有信徒惟一的中心。在本書信,使徒的用意是要解決哥林多信徒中間所存在的難處。對一切的難處,特別是分裂的事,惟一的解決乃是包羅萬有的基督。我們都已經蒙召進入祂的交通,有分於祂(9)。所有的信徒都當以祂為惟一的中心,不為任何有恩賜的人、過分強調的道理、或特別的作法所岔開。
神已經呼召我們進入這樣的交通,享受基督作祂賜給我們的分,就如2節所說(祂是他們的,也是我們的。)此乃強調基督是信徒惟一中心的重要事實,好解決信徒中間的難處,特別是分裂的難處。

 所有在基督裏的信徒,連我們也不例外,都有自己的偏好。哥林多信徒有他們的偏好。他們是希利尼人,是崇尚哲學的人。不大思考的人可能沒有多少偏好。比方說,如果我問一個不大思考的人,在他所在召會的長老當中,他比較喜歡那一位。他可能回答說,長老們都是一樣的,他看不出他們中間有什麼不同。但如果你拿這個問題問一個常用心思的人,他馬上會回答說,他的確比較偏愛某一位長老。

 偏好是屬肉體的。只要你持守你的偏好,你就是在肉體裏。不僅如此,偏好使你失去基督這惟一的中心。我們惟一的中心是主,祂是他們的,也是我們的;祂是神的兒子,我們都已為神所召,進入了祂的交通。我們不是蒙召進入了我們對長老或地方召會的偏好。有時候聖徒說,「我不滿意這裏的召會,我不想再留在這裏,我想搬到別的地方去。」這就是偏好,是屬肉體的。我再說,有偏好就是失去基督這惟一的中心。


問題二:
從哥林多前書一章十節起,保羅開始對付哥林多人中間的分裂,首先在十至十七節保羅對他們說到基督不是分開的。請問:
①在對付分裂上,為何十節保羅要提到「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參考12節。)
②從十節來看,哥林多人的難處是出於哪裏?
③在本段中,我們該如何經歷怎麼樣的一位基督而有一樣的心思和一樣的意見?(參考13、17節。)

參考:
①林前一10註1─
 從本節起,使徒開始對付哥林多人中間的分裂。首先,他藉我們主的名懇求他們;這名是超乎萬名之上的名(腓二9),也該是祂所有信徒之間獨一的名。然而,那些分裂的哥林多人卻把保羅、亞波羅和磯法的名,與基督的名同列,猶如彼得在變化山上,將摩西、以利亞與基督同列一樣(太十七1~8)。為了保守主裏的一,避免分裂,我們需要拋棄在這至高之名以外一切別的名,而高舉、尊崇我們主獨一的名。

②林前一10下,《哥林多前書生命讀經》第六篇─
 哥林多人中間的難處不在於他們的靈。他們已經蒙了重生,主耶穌也住在他們靈裏。他們的問題是在於他們的心思和意見。心思和意見不同:思考是在心思裏進行;意見是言語所表達的思想。一件事情如果我們只是思想,那是心思裏的活動;但我們的思考轉變為說話時,就成了意見。要在一樣的想法和一樣的說法上彼此和諧,實在很難。有一樣的想法,就是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說法,就是有一樣的意見。彼此和諧,有一樣的意見,實際上就是說一樣的話。我們都說一樣的話,就會有一樣的意見。

③林前一13,17,13註1、2,17註3,《哥林多前書生命讀經》第六篇─
 在林前一章十三節保羅問:「基督是分開的麼?保羅為你們釘了十字架麼?或者你們是浸入保羅的名裏麼?」基督是獨一的,不是分開的。信徒若都接受這獨一、不分開的基督作獨一的中心,一切的分裂就都消除了。
 那為我們釘十字架的,該是所有信徒所歸屬的。這必然是基督,不是別的任何人。所有的信徒都是浸入那釘死並復活之基督的名裏,就是浸入祂的人位裏。這產生一種與祂生機的聯結。祂獨一的名和獨一的人位,不能為祂任何一位僕人及其名所頂替。
 在哥林多信徒中間的分裂,大多由於猶太宗教和希臘哲學的背景。當使徒對付這事時,特別強調基督和祂的十字架。人若以基督頂替宗教的意見,和哲學的智慧,並讓基督的十字架作工,對付聯結在任何背景上的肉體,分裂就會消除了。在基督和祂的十字架跟前,人所推崇的天然愛好和屬人的智慧,是無法站住的。


問題三:
哥林多前書一章十八至廿五節論到釘十字架的基督。請問:
①在廿三節中,釘十字架的基督對「猶太人」和「外邦人」分別是怎麼樣的一位呢?為什麼對他們而言,祂是這樣的一位?
②在廿四節裏,保羅說到對那些蒙召相信基督的人,基督總是神的能力和神的智慧;為何祂是神的能力和神的智慧?
③我們該如何經歷這位釘十字架的基督作神的能力和神的智慧?試分享你在召會生活中的經歷或見證。

參考:
①林前一23,23註1,《哥林多前書生命讀經》第七篇—
a.釘十字架的基督,是軟弱、受藐視、被拒絕的,對求神蹟、熱心宗教的猶太人爲絆腳石,對尋求智慧、崇尚哲學的希利尼人爲愚拙。

b.在林前一章廿二節保羅題到兩種人─熱心宗教的猶太人和崇尚哲學的希利尼人。熱心宗教的人是要神蹟、奇事,崇尚哲學的人是追求智慧。但是保羅傳講釘十字架的基督,他不在意智慧,也不在意神蹟。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時候,猶太人譏誚祂說,「你這拆毀聖殿,三日內建造起來的,救你自己罷!你若是神的兒子,就從十字架上下來罷!」(太二七40)祭司長、經學家並長老也說,「祂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祂是以色列的王,現在可以從十字架上下來,我們就信靠祂。」(42)他們向主挑釁,要祂從十字架上下來,好證明祂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不過,主一直默默無聲;祂沒有採取什麼行動來救自己。沒有神蹟、智慧;只有軟弱、愚拙。按照人的智慧,釘十字架實在是愚拙的。保羅不是告訴哥林多人:「我們傳復活的基督」,這是很有意義的。毫無疑問,猶太人和希利尼人都比較喜愛聽復活的基督。對猶太人來說,這是一個大神蹟。一個人從墳墓裏起來,升到諸天之上,太神奇了!希利尼人可能認為論復活的話非常有哲理;他們尋求智慧,也許有興趣想要知道死人怎麼能又活過來。然而,保羅傳的是釘十字架的基督,一位不作什麼來救自己的基督。保羅跟隨這位釘十字架的基督,把祂傳給哥林多人。所以,林前一章廿三節宣告:「我們卻是傳揚釘十字架的基督,對猶太人為絆腳石,對外邦人為愚拙。」保羅跟隨釘十字架的基督,對猶太人為絆腳石,對希利尼人為愚拙。

②林前一24,24註2,《哥林多前書生命讀經》第八篇—
 使徒所傳講釘十字架的基督,乃是神的能力,神的智慧。智慧是爲着計畫、定意,能力是爲着實現、完成所計畫、定意的。在神的經綸裏,基督是智慧也是能力。 在基督的十字架這裏,我們看見神的能力。要打敗撒但、世界、罪、墮落的人、肉體、天然的生命、舊造和規條,都需要神的能力。還有什麼能力比釘十字架的基督作為神的能力更大?還有什麼能力能毀壞撒但或勝過世界?惟有神有能力完成這些事。這種能力不是靠說話來作事的能力,像神在創造時所運用的能力。這乃是釘十字架的能力,是基督奇妙之死的能力。這就是說,基督的釘十字架已經成了神的能力。基督的死已經成了神的能力,毀壞撒但,解決世界的難處,除掉罪,並且了結墮落的人、肉體、天然的生命和舊造。藉着這個能力,神也能解決規條的難處。藉着這一個死,就是基督的死,宇宙間所有的難處都清除了。因此,釘十字架的基督是神的能力,廢去所有消極的事物,並完成祂的計畫。 這位釘十字架的基督也是神的智慧。我們要完成一件事,不僅需要能力,也需要智慧。我們已經指出,智慧是為著計畫、定意,能力是為著實現、完成所計畫、定意的。在神的經綸裏,釘十字架的基督是神的能力,也是神的智慧。我們也許有能力、有力量,卻沒有智慧,沒有路。我們若有能力而沒有智慧,就可能會白花力氣。因此,我們需要基督作能力和智慧。

③林前一24,《哥林多前書生命讀經》第八篇—
 釘十字架的基督作為神的能力和智慧,可以應用於我們所面臨脾氣的難處。沒有例外,我們都受到脾氣的攪擾。誰能說他從來沒有發過脾氣?我們經歷一點生命的長大之後,就開始恨自己的脾氣,盼望脫離脾氣的捆綁。我知道有些姊妹們,在即將結婚之前,發誓再也不發脾氣了,特別是絶不對丈夫發脾氣;但結果都事與願違。我們不僅在婚姻生活裏,更在日常生活各種情況中,一直受到脾氣的攪擾。許多愛主、尋求主的基督徒,都曾經這樣禱告過:「主耶穌,你知道我很容易發脾氣。主,你是耶和華救主,求你救我脫離發脾氣的罪。哦,主阿,救我脫離脾氣。」雖然許多人都這樣禱告過,結果卻沒有一個人蒙拯救脫離脾氣。我們在自己裏面就沒有能力勝過脾氣,也沒有智慧、沒有辦法勝過脾氣。我們可能以為禱告會使我們有能力和智慧;然而,即使我們禱告了,我們還是沒有能力、沒有智慧。但是當我們呼求主名,享受基督,被賜生命的靈充滿時,我們就沒有脾氣的難處了。我們自然就有勝過脾氣的能力,也有對付脾氣的路。這個能力和這條路是什麼?就是基督的死。惟有釘十字架的基督,才是對付我們脾氣的能力和智慧。 我們也可以將釘十字架的基督,作為神的能力和智慧,應用到我們需要忍耐這事上。我們都盼望能忍耐,但我從沒有遇見一個真忍耐的人。我們寶貝忍耐,也渴慕能忍耐,但就是忍耐不來。不過,當我們經歷了釘十字架的基督,我們自然而然就有忍耐。這位釘十字架的基督,成了使我們能忍耐的能力和智慧。結果,我們有了忍耐的力量,也有了忍耐的路。實際上,我們不是努力忍耐;我們藉着經歷釘十字架的基督,就有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