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至22日 恢復本聖經讀經進度:腓三1~四23

問題一:
腓立比書三章七至八節為本書的心臟,將我們引進對基督的經歷(參腓三7註1)。請問:
①從前對保羅為贏得的是指什麼?
②又因何種原因使保羅將這些事,甚至將萬事看作糞土?
③試分享會使我們看萬事如糞土,並渴望出代價贏得的是什麼?我們如何將此精神應用在對基督的經歷上?

參考:
①腓三5~6,《腓立比書生命讀經》第十八篇─
在七節保羅說到「從前我以為對我是贏得的」,指的是五至六節所說的事。他說,他第八天受割禮;他是出於以色列族便雅憫支派,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按律法說,他是法利賽人;按熱心說,他是逼迫召會的;按律法上的義說,他是無可指摘的。這些項目都與宗教、哲學和文化有關。這有力的指明,當保羅寫這兩節的時候,他所想的不是物質的事物,而是宗教、哲學以及文化的事物。
撒但利用宗教、哲學和文化將人圈住,使他們遠離基督。較簡單的人可能易於被物質的事物牢籠,但有思想的人則易於被宗教、哲學和文化圈住。實際上,控制全地的就是被這些事物霸佔的人。有思想、探討哲理並受過文化薰陶的人,是最有權勢的人。然而,撒但已經利用宗教、哲學和文化來霸佔這些人,使他們受制於撒但。

②腓三7註4,《腓立比書生命讀經》第十九篇─

從前對保羅是贏得的萬事,妨礙、攔阻他有分於並享受基督。因此這一切,因基督對他都成了虧損。
在這裏保羅並不是直接說以基督為至寶,乃是說以認識基督為至寶。腓立比書三章八節的認識,並不是屬於基督的認識,或基督自己所擁有的認識,乃是我們對基督主觀的認識。對你而言,那一樣更寶貴─是基督的人位,還是你對基督的認識?根據道理或看法,你可能會說,基督的人位比對基督的認識更寶貴。但是保羅能從經歷說,更寶貴的乃是對基督的認識。至寶就在基督的人位裏面。但是,為著我們的經歷,我們對這至寶的體驗是在於我們的認識。我們若缺少認識,就絕對無法體驗這人位是何等的寶貴。惟有當我們認識祂的寶貴時,我們纔會以認識基督為至寶。這樣以認識基督為至寶,是何等的寶貴!

③腓三8註6,《腓立比書生命讀經》第十九篇─

要認識基督,不僅要有關乎祂的知識,更要贏得祂那獨特的人位。基督是神格豐滿的具體表現(西二9),也是一切正面事物影兒的實際(西二16~17)。贏得是需要出代價的。贏得基督就是出代價以經歷、享受並支取祂一切追測不盡的豐富(弗三8)。
對基督的認識確實是至寶。你若見證基督是至寶,卻對祂沒有認識,那你只不過是根據傳統說說而已。事實上,你的話語極其無知。因著你自己對基督沒有卓越的認識,你所說的是你不知道的。除非我們對基督有卓越的認識,不然,我們無法說基督是寶貴的。我們急切需要對基督至寶的認識。保羅迫切要得著對基督至寶的認識,到一個地步,他願意因這認識,將萬事看作虧損。
我們可以用觀光客在香港購物為例,說明如何得著對基督之認識的至寶。那裏的商人知道如何陳列他們的貨品,特別是珠寶,以吸引觀光客。觀光客看見展示的珠寶,通常都很興奮。進一步的,他們認識了這些東西的寶貴。他們進入商店之前,對這些珠寶的寶貴毫無所知。一旦他們看見了,也知道了這些東西的寶貴,就願意付代價來得著牠們。同樣,我們需要有啟示,知道基督的寶貴,祂的無上寶貝。
在本篇信息中,我的負擔不是在道理的一面;我的負擔乃是,我們都要看見異象,得著基督是至寶的啟示。我們若得了基督是至寶的啟示,我們自然會以認識基督為至寶。


問題二:
在腓立比書三章七至十一節,保羅給我們經歷基督的路。在十二至十四節保羅將七至十一節所陳明的事應用到自己身上。請問:
①根據十二節他是以什麼態度追求基督?
②竭力追求的路是什麼?
③試分享竭力追求基督的經歷。

參考:
①腓三12,12註5,《腓立比書生命讀經》第二十三篇—
「我乃是竭力追求。」
三章十二節註5,竭力追求,原文與逼迫同字,也有竭力向前、追趕之意。保羅是這樣的奔跑賽程,為要得著獎賞,並達到成熟。保羅在得救前,是逼迫基督;得救後,他竭力追求基督到一個地步,也是逼迫基督,不過是在正面上。我們也該這樣逼迫基督。這就是竭力追求基督以贏得祂。不要放基督過去。要攪擾祂,逼迫祂,以贏得祂。這樣逼迫基督乃是會叫人筋疲力竭的。我們逼迫基督時,該完全花費自己。我們全人同一切的力量都該消耗於竭力追求基督。我盼望我們中間許多人會有深刻的印象,需要竭力追求基督,並且被挑旺起來,甚至以逼迫的方式尋求祂。不要讓基督離開你,卻要尋求祂,竭力追求祂,以這種正面的方式逼迫祂。這樣,你就會贏得祂。

②腓三12上,13下,13註2、3—

腓三12上「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或已經完全了。」
腓三13下「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
為著要贏得基督到最完滿的地步,保羅不但拋棄他在猶太教裏的經歷,也不停留在他已往對基督的經歷中,他乃是忘記背後。不論已往的經歷多真實,我們若停留其中,懷記不忘,就會受阻撓,不能進一步追求基督。
基督的豐富追測不盡,有廣闊的範圍讓我們去取得。保羅乃是努力向前,要達到這範圍的極限。

③《經歷基督》第二十篇,山神聖啟示的中心路線—神的經綸與神的分賜》第十八篇—

我們該說,「主耶穌,我不在乎你樂意或不樂意,你必須為著我。即使你說你還沒有預備好讓我來經歷你,我還是要逼迫你,使你預備好。」從正面的意義來看,這樣逼迫主不會太過。抹大拉的馬利亞是一個在正面的意義上逼迫主耶穌的例子。在主復活那一天的清晨,她來追求主。她逼迫這位復活的基督,迫使祂作一件祂原來沒有打算要作的事。我們都需要這樣尋求主。
我們必須「逼迫」基督,迫使祂作事,不放祂過去。雅各與神摔跤(創三二24~30)。他迫使神祝福他,所以神祝福了他,雅各就成了以色列,神的王子。不錯,我們必須一直的順服,相信一切都在神主宰之下,萬事互相效力,叫我們得益處。就這一面意義說,我們不需要逼神為我們作什麼。…我們需要學習如何順服,忍受凡臨到我們身上的事,並敬拜主宰的主。另一面,我們必須運用我們的靈吩咐主。我們可以說,「主,我們太不结果子了。我們吩咐你為我們產生一些果子。」這是經歷並享受基督許多的路之一。


問題三:
腓立比書四章五至七節保羅提到我們需要過滿了謙讓宜人且一無罣慮的生活。請問:
①謙讓宜人是什麼意思?
②提到謙讓宜人後,保羅接著提到一無罣慮,謙讓宜人與一無罣慮有什麼關係?
③如何過謙讓宜人並一無罣慮的生活?

參考:

①四5註2,《腓立比書生命讀經》第五十六篇—
即待人合理,體諒,顧到別人,不嚴格要求合法的權利。這與私圖好爭、貪圖虛榮(二3),並發怨言、起爭論(二14)相對,乃是基督自己從信徒活出的優越美德。
謙讓宜人的意思是我們很容易滿足,甚至以少於我們所當得的為滿足。這就是謙讓宜人原文的意義。謙讓宜人的希臘字,意思不僅是以少於我們所當得的為滿足,也有甜美的合理之意。

②《腓立比書生命讀經》第六十一篇—

罣慮是天然人生活的總和。一般人的生活乃是天天,甚至時時充滿罣慮。每一個正常的人都有罣慮。你的心思越清明,罣慮就越多。你若是深思熟慮、細心謹慎的人,那麼你會有許多罣慮。敏感的人尤其受罣慮所攪擾。特別遲鈍或不敏感的人也許沒有多少罣慮,但是感覺敏銳的人常常有許多罣慮。
罣慮如何是一般人生活的總和,照樣,謙讓宜人也是正確基督徒生活的總和。因此,罣慮與謙讓宜人代表兩種生活。
謙讓宜人是從神來的,而罣慮是從撒但來的。這意思是說,謙讓宜人與罣慮代表兩個不同的源頭─神與撒但。
我們若有謙讓宜人,就不會有罣慮;但我們若有罣慮,就不會有謙讓宜人。神與撒但如何不能兩立,謙讓宜人與罣慮也照樣不能並存。謙讓宜人一來,罣慮就必須去。但罣慮若與我們同在,我們就全無謙讓宜人。沒有一個謙讓宜人的人會罣慮。但你若不是謙讓宜人的人,就會罣慮,滿了擔憂。

③《腓立比書生命讀經》第六十二篇—

我們若要一無罣慮,就必須領會並操練六個點。第一,我們要領悟,罣慮如何是人類生活的總和,謙讓宜人也照樣是基督徒生活的總和。第二,我們必須看見,謙讓宜人的源頭乃是神,而罣慮的源頭是撒但。
第三件事就是要領悟,謙讓宜人和罣慮是不能並存的,因為謙讓宜人實際上是一個人位─基督自己。惟有基督從我們裏面活出來時,我們才有謙讓宜人。
第四件事,就是我們需要實際的與主是一,才能過一種滿了謙讓宜人卻一無罣慮的生活。就經歷而言,與主是一就是在祂裏面。
第五,我們需要禱告。這就是說,我們需要有一段時間與主交通並敬拜祂。禱告的意思不是僅僅向主求討什麼。禱告包含了與主交談,在交通中和祂來往,並且敬拜祂。當我們這樣花時間與主同在時,就當帶著感謝,將我們的祈求告訴神。第六,我們禱告、與主交通、敬拜祂、並且將我們的祈求告訴祂之後,我們就會知道主的旨意是什麼。例如,我們生病了,就會知道主的心意是要醫治我們,還是允許這病留著。我們一旦知道神的旨意,就該接受,經歷祂夠用的恩典,信靠祂,並且感謝祂。這樣,我們就能有滿了謙讓宜人卻一無罣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