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至2月4日 恢復本聖經讀經進度:林後六14~十6


問題一:

哥林多後書六章十四至十八節是使徒保羅說到「跟不信的,不要不配的同負一軛」,這是保羅對和好職事的率直勸勉。請問:
①在十四節為什麼使徒保羅會說「不要不配的同負一軛」?
②在六章十四至十六節,使徒舉了哪五個例子,描述信徒和不信者之間的不同?
③信徒從不信者分別出來後所得到的應許為何?

參考:
①林後六14註2—
  不配的,意相異的,指在種類上不同。因著信徒神聖的性情和聖別的地位,他們不該跟不信者同負一軛。哥林多的信徒,跟不信者不配的同負一軛,沒有從屬世的人分別出來歸與神。這就是說,他們沒有與神完全和好。因此,使徒勸他們不要跟不信者不配的同負一軛,乃要分別出來,使他們被帶回,與神完全和好。
②林後六14註3—
(一)義和不法沒有合夥,沒有共享;(二)光對黑暗沒有交通,沒有往來;(三)基督對彼列沒有和諧,沒有相和;(四)信的同不信的沒有同分,沒有相干;(五)神的殿同偶像沒有一致,沒有相合。這些例證也揭示一個事實:信徒是義、光、基督和神的殿,不信者是不法、黑暗、彼列(魔鬼撒但)和偶像。
③林後六16~18,《哥林多後書生命讀經》第四十三篇—
  所得應許為:為活神的殿、與神和好、作神的兒子和女兒。
  保羅在七章一節說,「所以親愛的,我們既有這些應許,就當潔淨自己,除去肉身和靈一切的玷污,敬畏神,以成全聖別。」保羅在這節的開頭用「所以」一辭,指明一節是六章末段,十四至十八節的結語。這些應許是指六章十六至十八節所說的應許。
  保羅在十六節說,我們是活神的殿。神一直活在我們裡面,住在我們裡面,在我們中間行走主觀的作我們的神,使我們有分於祂,並作祂的子民,活活的經歷祂。保羅在提前三章十五節說,我們是活神的召會。活在召會裡的活神,對召會必是主觀的,不是客觀的。在異教廟裡的偶像是無生命的。但神是活的,不僅在祂活的殿,召會中活著,並且在其中活動、行動並工作。因為祂是活的,召會也就在祂裡面、憑祂並同祂活著。活的神與活的召會,同活著、同行動、同工作。活的召會是活神的家和家人,因此成了神在肉體的顯現。
十七節:「所以,『主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得以分別,不要沾不潔之物,我就收納你們。』」分別就是實際的被帶回,與神和好。當我們這樣分別出來,神就收納我們。「我就收納你們」這句話,指出神喜悅收納被帶回、與祂完全和好的信徒。
  十八節:「我要作你們的父,你們要作我的兒子和女兒。這是全能的主說的。」這是新約中惟一說到神有女兒的經節。新約大多告訴我們,信徒是神的兒子。這節題到兒子和女兒,是很切身的。兒子是寶貝的,女兒是親愛的。保羅在十八節希望我們看見,我們不僅是神所寶貝的兒子,也是神所親愛的女兒。在負責任以及進行屬靈的爭戰上,我們都是兒子。我們該是剛強的兒子,負起責任並從事爭戰。但同時我們也該是父所親愛所寶貝的女兒。因此,一面我們是寶貝的兒子,另一面我們也是親愛的女兒。


問題二:
哥林多後書七章二至十六節是說到使徒供應的生命對信徒的親密關切。請問:
①從七章二、三節如何看出保羅對聖徒親密的關切?
②在第八節中,保羅用了哪些「辭」顯示他對信徒的親切柔和?
③供應的生命與親密關切二者之間的關係?

參考:
①《哥林多後書生命讀經》第四十四篇—
  保羅在七章二節說,「你們要容納我們,我們未曾虧負誰,未曾敗壞誰,未曾占誰的便宜。」六章十四節至七章一節率直的勸勉,是插進的話,要把被岔開的信徒,從污穢的沾染中帶回到聖別的神,使他們與神完全和好。因此,七章二節實際上是六章十一至十三節的繼續,懇求信徒向著使徒,心要寬宏容納他們。從七章二節至本章末了,使徒在懇求中表達他對信徒親密的關切,要叫他們得著安慰和鼓勵,在與主完全和好之後,同祂積極往前。
  當保羅說「你們要容納我們」時,他實際上是向哥林多人說,「弟兄們,我喜歡進到你們那裏,住在你們中間。但是你們太狹窄,把自己關起來。你們沒有寬宏的心接納我們。我愛你們、關切你們。這就是為什麼我懇求你們敞開自己,容納我們,好叫我們能進到你們那裏,住在你們中間。」
  保羅在三節繼續說,「我說這話,不是為定罪你們,因我先前說過,你們是在我們的心裏,以至同死同活。」我們在這裏看見一種親密關切的表達,而不是客套、謙恭的說法。保羅講話的方式是率直的,也是非常親密、感人的。保羅這樣向哥林多人說話,表明他與他們之間有親密的關係。我們只能對那些與我們親密的人,說出這樣的話。
  保羅在三節甚至說,哥林多人是在使徒的心裏,以至同死同活。保羅在這裏的意思是說,「我說這話,不是為定罪你們,因我先前說過,你們是在我們的心裏。你們既然在我們的心裏,而我們的心是寬宏的,所以我們呼籲你們的心要寬宏,容納我們。哥林多人哪,你們是在我們的心裏,以至同死同活。」何等深切、柔愛並親密的話!何等感人肺腑衷腸!
②《哥林多後書生命讀經》第四十四篇—
  保羅在八節,用了「雖」、「雖然」、「儘管」這些辭(原文為同一個辭用了三次)。他說,「我雖曾寫信叫你們憂愁,」「雖然我曾懊悔過,」「儘管是一時的。」為什麼保羅一直用這樣的辭?照我的領會,如果沒有這樣的辭,保羅的話就顯得很嚴厲了。加上了這樣的辭,話就柔和多了。不僅如此,若把這樣的辭去掉,保羅就好像很厲害的在表白自己,為自己辯護。但是,加上了這樣的辭,他給人的印象就不是那麼在為自己表白。
  再者,保羅用這樣的辭,叫人對他的話有甜美的感覺。保羅在八節用這樣的辭,可以比作茶加蜜。一杯沒有加蜜的茶可能味道太濃,照樣,保羅的話若沒有重複的使用這些辭,就會過於嚴厲,使人不能接受。保羅用了三次這樣的辭,就使他的話變得柔和、甜美。
  保羅寫信責備哥林多人,實在是理直氣壯,而哥林多人根本無話可說。因著保羅是理直氣壯的,他很容易寫出一些叫哥林多信徒覺得很厲害、很難接受的話。因此保羅寫信給他們時,又智慧、又柔和。保羅說,「我雖曾寫信叫你們憂愁,我並不懊悔;雖然我曾懊悔過。」這裏的話是柔和的。倘若他說,「我先前的信並沒有冤枉你們,所以我並不懊悔。」這樣的言辭必定叫人起反感。然而,保羅並沒有這麼說。他加上「雖」、「雖然」等辭,就使他的話柔軟下來。這樣,保羅把他對信徒柔細的感覺表露出來。
③《哥林多後書生命讀經》第四十四篇—
  我們可能在屬靈的事上很有知識,講道也很有能力,然而還是不結果子。事實上,這樣的人不僅不結果子,沒有供應生命,反而可能叫人死。他們不是被錯謬的話殺死,而是被對的話殺死。不僅如此,在牧養聖徒的時候,我們也可能叫人死。這樣叫人死,這樣不結果子的原因,就是缺乏親密的關切。我們可能看望一個家庭、牧養他們,卻沒有一點愛的關切。我們的動機可能是為著表顯我們的知識、屬靈、恩賜或能力。結果卻是叫人死。
  有些母親好像缺少智慧;但她們雖然不夠聰明,卻能很妥善的撫養兒女,因為她們對兒女有愛的關切。這種母親對兒女有柔細親密的關切。相反的,有些後母也許很有知識、恩賜,也很聰明,但她們缺少對兒女所當有的關切。照顧兒女最重要的不是知識或才幹,乃是親密的關切。照顧眾召會或牧養眾聖徒也是一樣,所需要的乃是供應的生命中所有的親密關切。
  在哥林多前書,保羅好像父親管教兒女。但他這樣的管教,是出自深切、親密的關切。比如,母親也許責打兒女,但是兒女挨打的時候,知道母親是以愛的靈和態度管教他。因此,即使母親打孩子時,仍能愛她的孩子。兒女能分辨父母管教他們,是否出自愛的靈。保羅寫哥林多前書,是帶著愛與關切的靈。我們在整卷哥林多後書,特別是第七章中,的確看見保羅對於信徒的親密關切。
  哥林多後書這一章啟示,我們需要有親密的關切。我們若有才能執行一項工作,但缺少親密的關切,我們的工作就不會結果子。要建立美好的家庭生活和召會生活,需要親密的關切。我們能結多少果子,並不在於我們能作什麼,乃在於我們是否有親密的關切。口才、恩賜、能力,都不能像你對人的關切那樣深深的摸著人。我們若要把生命供應給眾聖徒,我們必須對他們有真正的關切,就是富有情感,既深刻又親密的關切。我們應當滿心關切,以至於有的時候,甚至在別人眼中成了愚昧、瘋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