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歌的作者是華頓(W. Spencer Walton, 1850~1906)。他是一位十分神祕的詩人,並且他的詩比他的名字更響亮。他是一位感覺非常細膩的人,可以從他的詩歌看出他與主之間交通的親密。高登(Adoniram Judson Gordon)為它譜了一首優柔的曲子。詞與曲在高登去世前一年,收集在高登和皮爾遜為浸信會所編的詩集《The Coronation Hymnal》。

 高登出生於新罕布什爾州,紐約布朗大學神學博士,是美國浸信會著名的牧師。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發掘新的聖詩,讓信徒吟唱。本詩歌是從他於1870年出版的《The London Hymn Book》中所挑選出來的。因他被其中的歌詞所吸引,但對該詩的旋律並不滿意,有一天,腦海中突然浮現出一段詠嘆調的靈感,於是他立即配上本詩的歌詞,因而成就了這首詩歌,並於1876年出版。高登同時也是當時著名的佈道家慕迪(Moody)的同工,協助福音佈道團選詞、教唱與領詩的工作。
sheep


當我疲困罪惡境,祂以柔愛來尋,
懷我、肩我滿溫情,帶我歸祂羊群;
千萬天使因此歡騰,甚至歌聲滿天響應。

 在路加福音第十五章的一至七節,提到了三一神對罪人拯救的愛,就像牧羊人尋羊一樣。在這個比喻中,一百隻羊中的一隻失去了,走迷了,但牧羊人的反應是撇下那九十九隻羊在曠野,去找那隻失去的羊,直到找著。並且既找著了,就歡歡喜喜的扛在自己肩上,回到家裏。這是所有蒙恩得救的罪人的故事。基督徒得救,不是基於其行為或揀選,乃在於三一神不放棄的愛。

 我出生於基督徒的家庭,覺得時間一到就該受浸得救,自然對救恩並不覺得可貴及珍惜。但讀到路加福音此段落時,霎時覺得自己的得救,成為神的兒女並不是一件小可的事,乃是神自己撇下九十九隻羊,專特來尋找我這一隻羊,為著把我帶回家中。


傷重待斃祂見我,便以油酒敷裹;
柔聲細語許我說:「你要永遠屬我!」
從無聲音如此甜美,傷痛之心頓覺欣慰!

 在路加福音第十章,主也描繪自己是具有最高道德的好撒瑪利亞人。這樣的人是猶太人和異教徒的混血種,是不受人尊敬,甚至是被人藐視的,但卻有慈心,能溫情的醫治無法遵守律法也無法自救的人。
 雖然我得救了,卻也把天然的觀念帶進來,甚至覺得基督的道德標準就是要比一般人來的高,想要憑著自己來作一個完美的人,以符合我的身分。這種宗教的觀念使我成為一個被律法打得半死的人,因為憑著自己根本無法達到律法的要求。但是神根本無意要我成為一個道德上的好人,反之祂要因著愛來照顧我,並把我帶進召會生活中,繼續接受全面性的照顧。
 因著我從小就非常獨立,並且不喜歡麻煩別人,接受別人的幫助,造就了獨來獨往的性格,不喜歡與人有過多的接觸。但召會生活硬是打破我舊有的想法和習慣,也讓我知道我是基督身體上的肢體,需要別人的幫助,使元首的供應能臨到我,並藉著我流出去。(待續,于允中)

參考資料:Goshen Prayer 歌珊的頌讚、《為著建造基督的身體講說基督》第七章